标题建议修改为:“上海器官捐献登记突破13万:生命接力,传递大爱”
内容重新润色如下:
“大爱无言 生命永续”
虽然生命的长度无法改变,但生命的宽度可以自己决定。
对于“人体捐献”这个极少被谈及的话题,你了解多少?
近日,在一场主题为“生命之桥·因爱而建”的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社区科普项目展示活动上,相关知识向公众科普,同时也分享了2024年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首例人体器官捐献案例。
今年6月,刘女士的丈夫因病送往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ICU救治。虽经医生的全力抢救,但患者依然处于脑死亡状态。
经过慎重考虑,家属刘女士忍痛捐献了丈夫的器官,把生的希望留给更多人。
患者捐献的肝脏、肾脏、角膜让5位患者重获新生。
其实,在决定捐献器官前,刘女士也曾犹豫过。
捐献者家属 刘女士:在知道我丈夫已经没有任何救出来希望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器官捐献这件事,我也很犹豫的。后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家现在对器官捐献也是很支持的,我丈夫生前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所以希望他就算过世了也能为这个社会再做一点贡献,能够挽救更多的病人和更多的家庭。
据上海市红十字会透露,1982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遗体捐献工作。2001年,上海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有关“遗体捐献”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正式实施。与此同时,2010年,上海作为全国11个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开始筹划器官捐献工作。2012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红十字会正式联合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2013年上海诞生了第一例器官捐献者,2022年突破1000例。
目前,国内器官移植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2023年全国共有约16万名器官衰竭患者等待移植,同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近2.4万例,供需比例约为1:6.7,可以说“没有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就没有生命的重生”。
好消息是,像刘女士的丈夫那样,上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的队伍中。
截至2023年底,本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累计近7万人,累计实现捐献1.7万例。上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已突破13万人,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155例,使3300余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这些器官捐献者值得大家铭记。
长征医院opo负责人 董家勇:器官捐献可以让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获得生命的希望,如果说一个人因为疾病或者意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可以通过器官捐献让需要器官救治的病人获得重生,所以器官捐献是一个无私、伟大的决定,器官捐献者的善举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善待和铭记的。
不少市民表示,器官捐赠的善举十分伟大。
社区居民 张女士:今天第一次感受到人体捐献的重大意义,觉得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新的希望,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属来说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据悉,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的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社区科普项目,将聚焦科普宣教、普法宣传、案例还原、互动体验和文创展示等形式,引导社会公众重新审视并正确理解捐献意义,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观,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这项生命接力的公益事业中。
目前,公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支持器官捐献工作,一是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愿意在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角膜、组织用于临床治疗、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公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完成登记:第一种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登记;第二种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www.codac.org.cn)”网站进行登记;第三种是当地红十字会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公众可选择最便捷的方式完成登记,并成为器官捐献的宣传使者。二是参与器官捐献的志愿服务。全国现已组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伍140余支,器官捐献志愿服务者近4000余人,大家可以通过参加各地的“生命接力跑团”“临终关怀”“捐献知识宣讲”“捐献者子女关爱”等志愿者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向所有爱心者致敬!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记者|郁婷苈、傅雷
编辑|小门耳
部分消息来源|上海市红十字会、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百销帮,本文标题:《丈夫脑死亡,妻子忍痛决定...上海超13万人做了这个选择→ 》